結合虛擬與現實的數位工廠概念持續發酵,航太/汽車產業開啟風氣之先,正大舉導入新一代3D設計開發環境解決方案。日前在達梭系統(Dassault Systemes)台灣用戶大會上,台中市市長林佳龍表示,智慧機械的硬體設備已從單機走向整廠製造。中央政府現已指定台中為機械之都,而達梭所提供的軟體,即是推動智慧製造的重要系統。
數位工廠概念發酵 3D設計軟體擁抱新浪潮
達梭系統是工業3D軟體的供應商,其致力於3D解決方案的研發,並推動3D體驗應用。目前該公司在全球已有20萬用戶,並涵蓋12個產業,包括汽車與交通運輸;航空航太與安防;船舶與海洋;工業設備;高科技;能源、流程與公共事業;工程建築、工程與施工;生命科學;工程建築、工程與施工;自然資源;金融與商業服務;消費品與零售;消費性包裝商品與零售。
漢翔航空董事長廖榮鑫(圖1)進一步表示,漢翔接下來的高級教練機製造,將會運用智慧機械來作組裝,因此漢翔也很希望航太產業供應鏈中的Tier2、Tier3、Tier4業者,也可以很有效率地提升其產品品質與運作效率。
圖1 漢翔航空董事長廖榮鑫表示,市場對飛機的需求是不 減的,不過全機設計、系統整合、研發測試、量產製造的 能力相當重要,若只會做零組件,是拿不到國際大單的。 |
舉例而言,達梭旗下的CATiA軟體,可協助開發者充分發揮混合建模功能,並達到高水準的A級曲面品質。其具備強大且易於使用的曲面建構模組,可自由定義各種形狀,在建構產品時,能夠創建、合併、平滑、修飾曲線和曲面,並即時診斷檢查曲面品質。
達梭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(圖2)表示,如今在台灣,達梭的高階應用已普及至5,000多個應用點,且在全球涵蓋的12個產業皆有涉及,達梭的技術是以多緯度、多學科(包括力學、熱學、模擬等)的方式展開。同時也從3D建模應用程式、模擬應用程式、智慧訊息應用程式、社會協同合作應用程式四個面向,來全面構成達梭體系的完整平台。
圖2 達梭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表示,產業鏈如何打破 壁壘,在單一平台上進行協同工作,是很大的挑戰。 |
取代實體模型 3D虛擬軟體有大用
張鷹指出,達梭系統旗下的軟體服務,已從工具層面走向整體的使用平台,以往的CAD軟體,是工程師的繪圖工具,用來提供給他們做進一步的設計。現在這樣的功能將只會是軟體服務的一部分,繪圖完成後的圖檔,如何輸出進行仿真、模擬,以及透過虛實互動做改進,改進完成後,再來做生產與製造。這樣的平台,將能讓工作效率更高、交付時間更短,以及生產後的生命週期更長。
張鷹分析,隨著工業4.0的發展,智慧製造已經不再專屬於大企業,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也開始著手進行。在達梭系統的軟體中,每個產業、層面的軟體使用程度是不同的,因此我們期望發揮產業鏈的力量,將上游與下游的廠商共同推動到大平台上,使其更容易達到國際化、協同化。
由於中小企業在智慧製造上所能投入的資源較少,在這樣的情況下,達梭系統提供的平台資源,就會扮演重要角色。
張鷹進一步指出,有了高階科技,製造可以是一種服務。當企業在一個地方的產能不夠時,將可以借用其他地方的產能,有剩餘產能的時候,也可以同時輸出。而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,在網路的時代,只要有了平台,需求與供給都能變成服務。
張鷹進一步分析,不過產業鏈該如何打破壁壘,進行協同工作,就會是很大的挑戰。我們希望透過達梭系統的3D平台,促使工程師能跟工廠溝通,工廠也能跟設計師溝通,設計師則可以跟最終客戶溝通,因為他們是以同樣的技術、系統和平台為基礎。
達梭系統台灣銷售總監張銘輝則表示,過去業者重視的是產品外型的設計,但如今設計代表的更可以是整體的商業計畫,其要讓客戶感受到產品的價值,也就必須從設計、研發、製造、行銷等多方面來著手,像是日前知名車廠在展示新款車輛時,便成功運用虛擬的3D技術,將車輛的內部組裝,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。
達梭系統的用戶Tesla目前也正運用全智慧自動化的生產技術,逐步打造出智慧工廠的模式,這樣的製造方式與傳統車廠的製造思維是截然不同的。
而虛擬的部分是達梭系統的強項,當設計經由虛擬世界分析後,再到實體世界進行製造,也將縮短研發時間,並提升效率。
達梭系統資深經理許欲生舉例,要教導機器人如何進行切削,即必須把切削的路徑模擬好,才能進一步告知程式要如何執行切削。早期在拷貝鑰匙時,我們會拿一個鑰匙的模型,來進行拷貝,而達梭系統的軟體,即是可以透過虛擬軟體來取代這樣的實體模型。且這樣的模擬設備除了可以是機器人,也可以是CNC控制器、自動化生產線等。
友嘉集團工業4.0事業部總經理馬仁宏(圖3)指出,虛擬世界很大的好處在於可以不斷地嘗試與錯誤(Try and Error),因其在嘗試過程中,所產生的成本是很低的,藉此可以運用電腦技術來提升未來工廠設計的效益。
圖3 友嘉集團工業4.0事業部總經理馬仁宏表示,擁有學 習能力的聰明機器人,將會出現在未來的工廠中。 |
友嘉集團(FFG)在2016年的美國芝加哥工具機展(IMTS)中,與達梭系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因而展開了彼此的合作。目前合作成果相當豐碩,在友嘉集團的五軸工具機中,已直接搭載受到美國波音公司採用的CATiA軟體,此舉讓廠商省去了自行做系統整合的大麻煩,同時也為智慧製造的3D體驗增添了不少動能。
串接達梭CATiA軟體 工具機價值性大增
友嘉集團的工具機,自今年3月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(TIMTOS)後,開始搭載達梭系統的CATiA軟體。據了解,過去若要在五軸工具機(圖4)當中,實現3D的功能,須耗費3∼6個月的時間進行系統整合,如今這樣的合作模式,促使客戶將可直接在工具機中,尋找到有3D軟體的標準選項,因此引進設備和實際生產的時間,可藉此大幅縮短。
圖4 五軸工具機可應用於複雜曲面的高效、精密、自動化加工。 資料來源:Feeler |
達梭系統旗下的CATiA軟體,除了可以在工具機中採用,同時也可以導入自動化產線。
馬仁宏表示,目前友嘉集團的工具機與模擬軟體已串接完畢,正在努力將工廠的自動化產線,與CATiA等CAD軟體進行串接,其主要的挑戰在於,軟體的通訊標準與機器的通訊標準是不相同的,因此達梭系統必須將軟體介面開放,數據傳輸才有辦法對得上,這樣的功能目前是史無前例的。據馬仁宏估計,在自動化產線的串接,預計於2018年會完成。
然而,這些串接還不是工業3D體驗的全貌,未來智慧工廠中系統的全面3D化,更讓人引頸期盼。對此,友嘉集團與達梭系統,共同推展智慧機械4.0整廠輸出。該整廠輸出以達梭系統的應用平台為基礎,可讓工廠設計(結構與機電)、製造管理系統、自動化規畫、營建與自動化專案管理,到工具機選用與加工模擬、大數據分析與顯示、VR/AR/MR虛擬體驗等,一舉在同一3D平台上運行,這對於目前工廠中各分散系統實現大整合,有相當大的助益。
馬仁宏進一步表示,如果沒有辦法把未來可能的情境,想得清楚,現在所做的大多事情可能都是浪費。因此友嘉非常密集地與合作夥伴討論,未來5年∼20年工具機產業會變成怎樣的樣貌。
工具機產業的現況,是一個操作人員、一台機器、一台工具機、一台自動化設備。未來這樣的情境,將會被大幅地改變,其中工具機仍然還是金屬加工的核心,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,也仍然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重要設備,但更聰明的機器人,將會出現。
馬仁宏指出,未來工廠中,原來操作者的角色,將會逐步被可與人協同工作的機器人給取代,這樣的聰明機器人必須擁有學習能力。即便傳統的機器人還是會存在,但就實體層(Physical Layer)來看,傳統機器人將必須與聰明機器人、人進行無縫的溝通,這樣的情境,不僅會是在工具機產業發生,任何其他的製造業,也很可能會如此發展。
因此,聰明機器人的出現,也就促使人有必要提升為管理者,並且運用先進的IT工具、智慧的軟硬體系統,來管理一座聰明的工廠。
即便目前工業4.0才剛脫離探索期,走向試導期,產業距離全面的智慧工廠看似還很遙遠。不過,從效率的角度來觀察,數位工廠的確有其重要意義,新一代3D軟體平台,所能能帶來的不僅是設計效率的增加,更包含了生產、管理與消費者體驗上的效率全面提升。這樣嶄新的營運模式,可以是一種對既有製造模式的顛覆性革命,但同時也會是產業邁向工業4.0的重要指標。